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继续施行第二批规章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05:06:10  浏览:851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继续施行第二批规章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35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继续施行第二批规章的决定》已经2010年3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一○年三月二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继续施行第二批规章的决定



根据《重庆市行政立法基本规范(试行)》有关规定,经认真清理审查,并经2010年3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重庆市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8件规章予以废止,自公布之日起不再施行;《重庆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等23件规章继续施行,有效期从2010年1月1日重新起算。



附件:1.废止的规章目录

2.继续施行的规章目录



附件1:



废止的规章目录



1.重庆市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2000年3月1日起施行)。

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菜园坝地区综合整治的通告(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

3.重庆市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7号,2000年4月14日起施行)。

4.重庆市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工作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03号,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5.重庆市预防控制狂犬病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拆除违法建筑的通告(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08号,2001年3月2日起施行)。

7.重庆市水域治安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18号,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8.重庆市水文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05号,2000年11月22日起施行)。



附件2:



继续施行的规章目录



1.重庆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66号,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2.重庆市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68号,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路客运市场管理的通告(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2000年1月5日起施行)。

4.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资金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0号,2000年3月1日起施行)。

5.重庆市环境保护奖励与处罚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2000年3月1日起施行)。

6.重庆市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4号,2000年4月5日起施行)。

7.重庆市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6号,2000年4月14日起施行)。

8.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8号,2000年4月25日起施行)。

9.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1号,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10.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适用或废止一批地方性政策和规章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2号,2000年6月2日起施行)。

1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3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施行一批许可审批项目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4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3.重庆市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4.重庆市人民警察巡警执勤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7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5.重庆市行政赔偿费用核拨及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91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6.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92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7.重庆市统一代码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94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8.重庆市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实施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9.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盘溪排水工程设施管理的通告(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2000年8月17日起施行)。

20.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99号,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2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再次停止适用或废止一批地方性政策和规章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00号,2000年8月28日起施行)。

22.重庆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02号,2000年8月31日起施行)。

2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施行第二批许可审批项目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04号,2000年11月5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清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动部 财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清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8号)和劳动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贯彻国务院8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13号)精神,切实做好企
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的清理工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国家统一制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政策为依据,对已经纳入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项目和计发标准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清理。其中:
(一)对《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下发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主要包括:按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项目和标准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增加的基本
养老金和生活、物价补贴(包括按国家统一政策由省级政府制定标准的项目)。
(二)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出台后离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含调节金),以及按国家统一调整政策增加的基本养老金。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的清理规范工作。已经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上述规定认真对照核查,并对所属地市及县(市)贯彻执
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清理规范的实施意见;尚未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的地区,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对各地市和县(市)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进行全面了解和登记,研究提出清理规范和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
一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的实施意见。上述工作完成后,省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向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上报清理结果和规范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将对省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上报的清理结果和规范意
见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
三、省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根据清理结果认真填写附表一、附表二,连同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文件的复印件,于10月30日前报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原行业统筹项目由省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根据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核定原行业统筹项目的通知》(劳社部
发〔1998〕22号)规定核定,并将有关情况填写附表三,连同核定原行业统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文件的复印件,同时上报。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清理规范统筹项目工作要认真掌握国家政策。在清理规范统筹项目中,不得将国家未统一规定、基本养老金之外的福利性补贴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不得增加统筹项目和提高计发标准,要严格控制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已着手规范统筹项目工作的
地区,在清理非统筹项目的同时,要确保离退休人员按国家规定享受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不降低,避免引发新的矛盾。
各地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的清理工作,同时要继续做好基本养老保险费差额缴拨改全额缴拨、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附表一

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9年基本养老金计发总体情况统计表
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盖章 制表日期:
----------------------------------------
| 计发 | 人数(人) |月均养老金(元)| 社会平均 | 企业职工平均|
| |--------|--------| | |
| 办法 |小计|离休|退休|小计|离休|退休|工资(元/月)|工资(元/月)|
|----|--|--|--|--|--|--|-------|-------|
|老办法 | | | | | | | | |
|----|--|--|--|--|--|--|-------|-------|
|新办法 | | | | | | | | |
----------------------------------------
注:老办法是指按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
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和生活、物价补贴(包括按国家统一政策由省级政府制定标准的项目)。
新办法是指按照国发〔1997〕26号文件计发和正常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
附表二
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文件目录
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盖章 制表日期:
----------------------------------------------------------
| |序| | | | 规定标准 |1999年享受|1999年实发金|
| 项目名称 | | 文号 | 文件名称 | 内容要点 | | | |
| |号| | | |(元/人·月)| 人数(人) | 额(万元) |
|----------|-|----|------|------|-------|-------|--------|
|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离退休金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5| | | | | | |
| |------|-|----|------|------|-------|-------|--------|
|执 | |1| | | | | | |
|行 | |-|----|------|------|-------|-------|--------|
|104| 增发的 |2| | | | | | |
|号 | |-|----|------|------|-------|-------|--------|
|文 | |3| | | | | | |
|件 | 离退休金 |-|----|------|------|-------|-------|--------|
| | |4| | | | | | |
| | |-|----|------|------|-------|-------|--------|
| | |5| | | | | | |
| |------|-|----|------|------|-------|-------|--------|

|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生活、 |-|----|------|------|-------|-------|--------|
| | |3| | | | | | |
| | |-|----|------|------|-------|-------|--------|
| | 物价补贴 |4| | | | | | |
| | |-|----|------|------|-------|-------|--------|
| | |5| | | | | | |
|---|------|-|----|------|------|-------|-------|--------|
| | 基础 | | | | | | | |
| | 养老金 | | | | | | | |
| |------|-|----|------|------|-------|-------|--------|
|执 | 个人账 | | | | | | | |
|行 | 户养老金 | | | | | | | |
|26 |------|-|----|------|------|-------|-------|--------|
|号 | 过渡性 | | | | | | | |
|文 | 养老金 | | | | | | | |
|件 |------|-|----|------|------|-------|-------|--------|
| | 调节金 | | | | | | | |
| |------|-|----|------|------|-------|-------|--------|
| | 正常调整 | | | | | | | |
| |基本养老金 | | | | | | | |
----------------------------------------------------------
注:1、本表分离休、退休填报。
2、不是每人都享受或享受数额不同的统筹项目,可填写平均标准或用文字说明。
3、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工资基数封定时间及办法要专门附页说明。
附表三
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9年核定原行业统筹项目后待遇情况计表
劳动保障、财政厅(局)盖章 制表日期:
---------------------------------------------
| | | 1999年离退休人员月均标准 | |
| 行业 |1998年底前离退休人员|-----------------|1999年行业|
| 名称 |核定统筹项目后月均标准 |按行业原|按地方 |加发行业补贴后| 平均工资 |
| | |办法计算|办法计算| 实际标准 | |
|----|------------|----|----|-------|-------|
| 铁路 | | | | | |
|----|------------|----|----|-------|-------|
| 交通 | | | | | |
|----|------------|----|----|-------|-------|
| 邮电 | | | | | |
|----|------------|----|----|-------|-------|
| 水利 | | | | | |
|----|------------|----|----|-------|-------|
| 民航 | | | | | |
|----|------------|----|----|-------|-------|

| 煤炭 | | | | | |
|----|------------|----|----|-------|-------|
| 有色 | | | | | |
|----|------------|----|----|-------|-------|
| 电力 | | | | | |
|----|------------|----|----|-------|-------|
| 石油 | | | | | |
|----|------------|----|----|-------|-------|
| 金融 | | | | | |
|----|------------|----|----|-------|-------|
| 中建 | | | | | |
---------------------------------------------
注:1、单位:元/月·人。
2、实际标准=按地方办法计算标准+行业补贴。
3、本表按离休、退休分别填报。



2000年9月28日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检疫管理办法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第 10 号

现发布《进境植物繁殖材料检疫管理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  李长江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九日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检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境植物繁殖材料传入我国,保护我国农林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通过各种方式进境的贸易性和非贸易性植物繁殖材料(包括贸易、生产、来料加工、代繁、科研、交换、展览、援助、赠送以及享有外交、领事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机构和人员公用或自用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检疫管理。

  第三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检疫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的进境繁殖材料的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植物繁殖材料是植物种子、种苗及其它繁殖材料的统称,指栽培、野生的可供繁殖的植物全株或者部分,如植株、苗木(含试管苗)、果实、种子、砧木、接穗、插条、叶片、芽体、块根、块茎、鳞茎、球茎、花粉、细胞培养材料(含转基因植物)等。

  第五条 对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检疫管理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为基础,按检疫风险高低实行风险分级管理。

  各类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风险评估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并公布其结果。

第二章 检疫审批

  第六条 输入植物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并在贸易合同中列明检疫审批提出的检疫要求。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检疫审批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分别由相应部门负责:

  (一)因科学研究、教学等特殊原因,需从国外引进禁止进境的植物繁殖材料的,引种单位、个人或其代理人须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检验检疫局申请办理特许检疫审批手续。

  (二)引进非禁止进境的植物繁殖材料的,引种单位、个人或其代理人须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林业)厅(局)申请办理国外引种检疫审批手续。(三)携带或邮寄植物繁殖材料进境的,因特殊原因无法事先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携带人或邮寄人应当向入境口岸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补办检疫审批手续。

  (四)因特殊原因引进带有土壤或生长介质的植物繁殖材料的,引种单位、个人或其代理人须向国家检验检疫局申请办理输入土壤和生长介质的特许检疫审批手续。

  第七条 国家检验检疫局在办理特许检疫审批手续时,将根据审批物原产地的植物疫情、入境后的用途、使用方式,提出检疫要求,并指定入境口岸。入境口岸或该审批物隔离检疫所在地的直属检验检疫局机构对存放、使用或隔离检疫场所的防疫措施和条件进行核查,并根据有关检疫要求进行检疫。

  第八条 引种单位、个人或其代理人应在植物繁殖材料进境前10--15日,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或《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送入境口岸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备案手续。

  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检疫审批单,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可拒绝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章 进境检疫

  第九条 国家检验检疫局根据需要,对向我国输出植物繁殖材料的国外植物繁殖材料种植场(圃)进行检疫注册登记,必要时商输出国(或地区)官方植物检疫部门同意后,可派检疫人员进行产地疫情考察和预检。

  第十条 引种单位、个人或其代理人应在植物繁殖材料进境前7日持经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核查备案的《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或《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植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或信用证、发票以及其它必要的单证向指定的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受引种单位委托引种的, 报检时还需提供有关的委托协议。

  第十一条 植物繁殖材料到达入境口岸时,检疫人员要核对货证是否相符,按品种、数(重)量、产地办理核销手续。

  第十二条 对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检疫,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检验检疫局的规定实施。

  第十三条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经检疫后,根据检疫结果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属于低风险的,经检疫未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未超过有关规定的,给予放行;检疫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超过有关规定的,经有效的检疫处理后,给予放行;未经有效处理的,不准入境。

  (二)属于高、中风险的,经检疫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未超过有关规定的,运往指定的隔离检疫圃隔离检疫;经检疫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超过有关规定,经有效的检疫处理后,运往指定的隔离检疫圃隔离检疫;未经有效处理的,不准入境。

第四章 隔离检疫

  第十四条 所有高、中风险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必须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隔离检疫圃进行隔离检疫。

  检验检疫机构凭指定隔离检疫圃出具的同意接收函和经检验检疫机构核准的隔离检疫方案办理调离检疫手续,并对有关植物繁殖材料进入隔离检疫圃实施监管。

  第十五条 需调离入境口岸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辖区进行隔离检疫的进境繁殖材料,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凭隔离检疫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同意调入函予以调离。

  第十六条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隔离检疫圃按照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分为国家隔离检疫圃、专业隔离检疫圃和地方隔离检疫圃。检验检疫机构对隔离检疫圃的检疫管理按照国家检验检疫局制定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隔离检疫圃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高风险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必须在国家隔离检疫圃隔离检疫。

  因承担科研、教学等需要引进高风险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经报国家检验检疫局批准后,可在专业隔离检疫圃实施隔离检疫。

  第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隔离检疫实施检疫监督。未经检验检疫机构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调离、处理或使用进境植物繁殖材料。

  第十九条 隔离检疫圃负责对进境隔离检疫圃植物繁殖材料的日常管理和疫情记录,发现重要疫情应及时报告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

  第二十条 隔离检疫结束后,隔离检疫圃负责出具隔离检疫结果和有关检疫报告。隔离检疫圃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审核有关结果和报告,结合进境检疫结果做出相应处理,并出具相关单证。

  在地方隔离检疫圃隔离检疫的,由负责检疫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隔离检疫结果和报告。

第五章 检疫监督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运输、加工、存放和隔离检疫等过程,实施检疫监督管理。承担进境植物繁殖材料运输、加工、存放和隔离检疫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检验检疫机构的检疫要求,落实防疫措施。

  第二十二条 引种单位或代理进口单位须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隔离检疫圃须经检验检疫机构考核认可。

  第二十三条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到达入境口岸后,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不得卸离运输工具。因口岸条件限制等原因,经检验检疫机构批准,可以运往指定地点检疫、处理。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引种单位、个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采取有效防疫措施。

  第二十四条 供展览用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在展览期间,必须接受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的检疫监管,未经其同意,不得改作它用。展览结束后,所有进境植物繁殖材料须作销毁或退回处理,如因特殊原因,需改变用途的,按正常进境的检疫规定办理。展览遗弃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介质或包装材料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进入保税区(含保税工厂、保税仓库等)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须外包装完好,并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需离开保税区在国内作繁殖用途的,按本办法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应定期对境内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主要种植地进行疫情调查和监测,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