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呼和浩特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19:31:40  浏览:94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呼和浩特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呼政发〔2005〕5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
现将《呼和浩特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七月十一日

呼和浩特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根据国家社会保险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呼和浩特市市区城市规划约250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全部被依法征用并办理农转非登记的从被征地农民中产生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
第三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第四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独立核算,单独运行,待条件成熟后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五条凡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必须由原村集体为单位统一组织整体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
第六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市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中心负责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和发放工作。
第二章 基金筹集及缴费标准
第七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积累”的原则筹集。
第八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来源:
(一)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个人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安置费或一次性补缴的养老保险费;
(二)村集体按规定比例承担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安置费和养老保险费;
(三)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机构按比例承担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安置费和养老保险费;
(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按年度逐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五)养老保险基金的所得利息及其它收入。
第九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费年度缴费标准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执行。个人帐户按缴费基数11%的规模建立。
第十条参保登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年龄人员,每人一次性缴纳33000元养老保险安置费。上述人员从缴费下月起,享受养老金待遇。
第十一条参保登记时,男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50周岁人员,需按以下标准一次性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记录相应的缴费年限并建立个人帐户。参保后按每年缴费标准逐年缴纳养老保险费:
(一)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人员,女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人员一次性缴纳33000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记录15年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并建立相应的个人帐户。
(二)男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一次性缴纳28600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记录13年的缴费年限,并建立相应的个人帐户。
(三)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登记时,男、女年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每人一次性缴纳22000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记录10年的缴费年限,并建立相应的个人帐户。
(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登记时,男、女年满16周岁不满30周岁每人一次性缴纳11000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记录5年缴费年限,并建立相应的个人帐户。
第十二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安置费和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按以下比例由个人、村集体和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机构承担:
(一)个人承担30%;
(二)村集体承担30%;
(三)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机构承担40%。
第十三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安置费和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参保时一次性缴纳。由个人和村集体承担的部分,由村集体负责代收代缴。应由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机构承担的部分,由土地收购储备拍卖机构负责缴纳。
第十四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时,已经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第十五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后就业的,其逐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纳。
第十六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后未就业的或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其逐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个人接续缴纳。
第十七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费不得拒缴、少缴和欠缴。
第三章 缴费年限及待遇标准
第十八条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人员,养老金按每月418元标准计发。此类人员今后享受国家规定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
第十九条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人员,男连续缴费至60周岁,女连续缴费至50周岁且累计缴费年限(包括一次性为其记录的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年限的不再缴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核发养老金,其中核发的养老金低于418元的,按418元核发。
第二十条除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缴费年限(包括一次性为其记录的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不享受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死亡或出国定居的,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余额,一次性发给死者继承人或退给出国定居者本人。
第二十二条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帐户资金随同转移。在本市统筹范围内流动的,不改变与所属经办机构的参保关系,其个人帐户资金不作转移。
第四章 基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费收入户和支出户。市财政部门设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财政专户。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入户收缴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费要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支出户资金存量由财政专户按保证支出2个月正常支付需要的资金额度划拨。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市财政予以补贴。
第二十四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冒领。凡挤占、挪用、截留、冒领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基金的,按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市审计、监察、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
本办法所称的被征地农民,是指以村为单位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被依法征为国有后,从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产生的需要安置的人员。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规定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规定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4〕8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编委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文化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广电局等部门制定的《辽宁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发至县级政府)


  辽宁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试行为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促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辽宁实际,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关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1.转制后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企业,由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省或试点市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定,报同级政府批准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可组建监事机构或采取其他形式对授权经营企业进行有效监管。授权经营企业原有行政管理和党的领导关系不变。授权经营方案须报省和试点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二、关于国有资产处置
  2.在转制过程中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按规定做好资产清查、审计和评估等工作,对于清查出的资产损失,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按相关财务制度进行处理。其中,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和不良资产,依据国家统一的清产核资政策,可依次冲减国有权益和国有资本金。转制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国有文化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上缴同级财政,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转制前拖欠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医疗费、采暖费、工资等,经主管部门认定,财政部门审批后,允许从单位资产变现收入中支出。
  三、关于股份制改造
  4.具备条件的可以直接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职工集体、合伙购买全部或部分国有资产,一次性全额交费的优惠20%至30%。
  .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国有发行集团、转制为企业的科技类报刊和出版单位,在原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国内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吸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
  四、关于财政税收
  6.转制后,过去执行的财政政策继续执行,并按规定享受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
  7.转制后纳税确有困难的文化企业,可申请减免经营用土地和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为保证转制工作顺利进行,同级财政可一次性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主要用于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
  五、关于人员分流
  9.对转制时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在与本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单位和个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企业办法办理退休手续。
  10.对转制时自愿辞职的人员,根据工作年限一次性发放补偿金,解除劳动关系。工作年限1至5年,发给相当于本人1年基本工资的补偿金;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每满1年加发本人2个月基本工资的补偿金;最多不超过本人3年基本工资的补偿金。基本工资系本人辞职前当月的基本工资,即事业单位国家工资政策规定的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工资构成比例所规定的津贴两项之和。
  11.转制时,原事业单位编制内在职正式职工要转换身份,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与企业法人代表签订劳动合同。转制后,根据经营方向确需分流人员的,按照企业分流富余职工的办法妥善分流安置。
  六、关于社会保障
  12.转制前按当地政府规定已参加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从转制之月起,其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一并由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转入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由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续建个人账户。转制前应参保而未参保的单位和个人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须补缴,不予补缴的,欠缴期间不计算缴费年限。
  13.转制前当地未开展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合同制工人按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从转制之月起,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凭转制批件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手续,凭登记证到征收部门办理缴费手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个参保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14.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原离退休待遇标准不变。统筹内离退休费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统筹外离退休待遇,原由财政安排资金解决的继续由原渠道解决,原单位自行支付的由单位根据经济效益情况自行解决。离休人员和符合《劳动人事部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劳人险〔1983〕3号)退休的工人,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国家、省现行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后离休人员继续由原单位负责管理,对实行股权多元化的企业,由
主管部门接管,承担各项服务义务;退休人员暂由原单位管理,逐步向社区管理过渡。
  15.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时,离退休费全部由财政拨款解决的单位,仍按事业单位离退休待遇调整办法进行调整,调整待遇增加的资金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统一的补助标准和现有经费安排所需资金,并由离退休人员原单位负责发放。其他转企单位转企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调整政策执行,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国家统一出台调整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政策时,转企前离
退休人员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离退休费的差额部分,由原单位视经济情况自筹资金解决;转企后退休的人员,按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的政策执行。
  16.转制时自愿解除劳动关系的在编人员,按企业职工或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原为未参保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职工,根据本人在单位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由其原所在单位通过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原为未参保的财政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的职工,根据本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由单位给予个人账户一次性补贴。补贴的标准为:本人离开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资×在事业单位工作年限×0.25%×120个月。
  17.转制后5年内退休的原编制内在册职工,其基本养老金按省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执行。为保证新老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过渡,按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计算的待遇,低于按原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所在地区事业单位统筹项目计算待遇的差额部分(简称“待遇差”),采用分年按不同比例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待遇差的补贴标准为:转制后第一年内(自然年度,下同)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90%;第二年内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70%;第三年内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50%;第四年内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30%;第五年内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10%。第六年后(含第六年)退休的人员,不再发给该项补贴。
  18.转制单位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离休人员的医疗保障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中,原享受公费医疗的,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可以参照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实行医疗补助。
  19.转制后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并通过企业年金妥善解决转制后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水平衔接问题。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
  七、关于收入分配
  20.转制后执行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职工工资分配应参照劳动力市场价位,合理拉开差距;已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应在董事会设立专门机构,设计合理的员工薪酬制度。
  21.要把经营者与职工的收入分配分开,不允许经营者自己决定自己的收入分配。已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选聘和收入分配要引入市场机制,并由董事会决定;国有独资企业的,应参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经营者年薪制等有关规定,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按规定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批。   22.对现有工资外补贴、津贴、福利等项目进行清理,其中合理的部分纳入工资分配;对经营者在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职务消费,应结合相关制度改革,逐步纳入其个人收入。
  八、关于法人登记
  23.转制方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机构编制部门要撤销事业单位机构,收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转制单位要及时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转制后的企业名称,可用原名称(去掉“省”、“市”字样和主管部门名称),或用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其他名称。转制为股份制企业的,要后缀“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字样。
  九、关于转制过渡期
  24.转制过渡期为5年,享受本规定各项政策。转制时间从同级政府批准转制方案之日起计算。上述政策适用于省及中央在辽宁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收养诸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收养诸问题的复函

1951年5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
你院上年12月11日法民字第2077号呈悉。关于陶王氏诉请交付子女一案中涉及的有关收养关系诸问题,因待法制委员会之研究答复,故搁置到现在才函复,该案或早已判决,兹酌致数点意见,俾供此后办理这类案件的参考。
一、收养契约虽为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关系,但幼年子女的生父母亦可与收养的父母成立契约,将子女交其收养。只须不妨碍子女利益,在习惯上(如近亲辈份)又无妨碍,即应认为是合法成立的契约。来件所称系陶王氏因生活无法维持,将其幼子以字据交给郑家为养子,自属合法契约,一经订立,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例如养父母对养子女有虐待遗弃等事实)自应有效,而不能取消(解除)。既使提出虐待、遗弃等事实,亦须经过法院的判决,才能证为合法。
二、处理此种案件,应依据婚姻法照顾子女利益的原则,所以应否准许取消收养契约,应从子女利益上来考虑。至于陶王氏要与其子来往的问题,亦应在两家和睦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如能征得养父母的同意,陶王氏可与其子来往,但她所提两家各住半年的请求,是不妥当的。
三、收养契约无论写成书面或口头订之皆可,只要确能证明,均为有效。
此复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